龙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-pg电子麻将胡了
赖振元打造了一个民营的建筑王国,谱写了一个泥瓦匠到上市公司董事长的神话。他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,从东海之滨象山半岛走出来的第一代建筑企业家,用智慧、气度和远见亲手缔造了龙元建设集团。在强手如林的上海建筑市场,演绎了自己精彩的人生。三十多年如一日的品质坚持,三十多年如一日的创业之心和感恩社会,让龙元从一个草根企业,发展成为承接建筑业务突破千亿的中国民营企业。回顾龙元的创业史,从建设上海到布局全国,从国内扩张到走向国际,从创业发展到转型升级,一直都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。
口述:龙元建设集团董事长赖振元
整理:记者 薛智谊
1
1983年11月28日,我带着首批工人和3000元现金,从象山坐车到宁波一整天,再从宁波港坐上海轮,经过一整夜的摇摆,到达上海外滩的十六铺码头,从此开始了从事建筑领域的生涯。弹指一挥间,到现在已经有35个年头了。回忆这些年,我最感慨的一句话就是:我没有白辛苦。
在此之前,我16岁时我就开始带着泥水工具,在工程队干活。一次,由于活干得太急,不小心把自己的右手干伤筋了。为了不歇工,我日夜苦练左手功夫,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练出了一手绝活。后来,象山县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成立,我被任命为副经理。
1983年,国家重点项目上海宝山钢铁厂开工建设,但在施工防渗墙时遇到了难题。恰好负责施工的工程处长是宁波人,他知道象山建筑队在施工1425国防工程时,解决过类似的难题,于是找到象山县政府,要求派工程队驰援。于是,县政府找到象山二建,专批300名进沪劳务指标,要求我带队去宝钢帮助施工。我制定了详尽周密的施工方案,大胆地提出了用当地长江泥替代景德镇黏土筑坝的技术创新,以保证工期的顺利完成。我们顶着寒风,站在齐腰深的江水中打桩。潮起就爬上岸去,潮退再下到水里继续打,不但提前7个月完成了施工,还节约了资金90万元,受到了上海宝钢工程指挥部的高度赞扬。用长江泥替代景德镇黏土构筑防渗墙的新工艺,经专家鉴定,质量完全符合设计要求。这项工程后来获得了“1986年度国家质量奖金质奖”。
我想留在大上海继续接工程,主管部门同意我在上海设立象山二建上海办事处。我们的办事处最初设在在五角场政法路一处废弃的猪棚里,我们把它打扫干净作为办公地点兼宿舍。十几个人拥挤在一起,脚下是烂泥地,头上是油毛毡,睡的是高低铺,喝的是咸菜汤。那时我们都不曾想过,我们会从这个猪棚里起步,在大上海闯出一片天地。
那时的上海有相当浓烈的计划经济影子,外地人很难进入上海市场。腿跑断了,喉咙说哑了,业务连影子都没有。有些人开始打起了退堂鼓,我想到了走“乡下人”路线,动员大家打听,亲戚朋友、三姑六婆中,有没有人在上海做保姆的。这一招还真是灵验,我得到了个十分重要的信息:上海一家机电厂一位基建科长,曾经在象山当过兵,他们厂里正好准备进行办公楼改造和二车间翻建。我马上联系保姆上门拜访,凭借自己多年的施工经验和画图、设计、计算等本领,对图纸进行了一些优化建议,一下子赢得了厂方的认可,没过几天就决定将这一工程交给我们组织施工。
这是龙元(时称象山二建上海办事处)在上海承接的第一项自主业务。时间是1984年6月。
2
尽管上海革新电机总厂的项目很小,却使我们信心大增。为了节省交通费,我花20块钱买了一辆旧的28吋永久牌自行车,“除了铃不响,随便哪都响”,用这辆破自行车,几乎跑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。这辆破自行车在龙元的创业史上功不可没!我打听到位于杨浦区的上海第二教育学院要建造理化楼,于是三天两头往那里跑,不厌其烦地找相关人员沟通,用诚心打动了负责基建的人,同意给我一个投标名额。
拿到投标名额后,我日以继夜地研究图纸、编制方案、核算造价,终于以86万元的造价夺得该项目的施工——这是龙元(时称象山二建上海办事处)通过招投标承揽的项目。这次中标成为以后龙元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项目,就在项目开标的前一天,父亲病危,我想等开完标再赶回老家。可是,等中标的喜讯传来,父亲已经永远地闭上了双眼,没有见到他最后一面……这是我心中永远的痛!
1985年,上海市建设主管部门开展建筑市场质量巡查,第二教育学院项目也被列入检查范围。别人碰到检查怕得要命,想逃都来不及,可我听到后却兴奋异常。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正好向上海市行业领导和专家证明自己、证明龙元的机会。于是,在检查组莅临的那天,我特地派人连夜从老家象山渔港采购回来一些上等海鲜到工地,准备检查完后请领导和专家好好品尝一下自己家乡的美味。但是,当检查组检查到一处顶部柱梁时,发现一个类似红砖的斑块,进而怀疑柱梁里面没有钢筋,或者偷工减料,并当面对我提出了严厉的批评,“海鲜大餐”也无疾而终了。
检查组走了以后,我亲自抡起18磅大榔头把柱梁砸开,以找出质量问题,追究施工责任。尽管柱梁凿开后证明里面是有钢筋的,而且绝对没有偷工减料,只是有一块小红砖混进混凝土里了。但是,这件事情还是给我很大的刺激。如果我们连这么一点细节都把握不好,那么我们的施工质量如何保证?以后我们在上海又如何立足?
后来,当龙元靠“质量兴业”在上海建筑市场名声大振时,当时担任检查组组长的同志碰到赖振元说起此事,非常抱歉地说辜负了我用心准备的“海鲜大餐”,我说,如果没有你们不留情面的严酷,也就没有龙元“质量兴业”的今天。
进沪30多年来,龙元凭借其靠硬的工程质量,荣获“鲁班奖”、“国优奖”、“詹天佑奖”、“白玉兰奖”等省部级以上优质工程奖项800多项,荣获各项奖励1000多次,30年夺得浙江在沪施工企业先进单位第一名,连续17年名列上海市建筑企业进沪施工企业综合实力第一名。
1991年3月,浙江省副省长柴松岳在浙江省城乡建设厅厅长魏廉陪同下,来到龙元承建的上海钢丝厂吴淞分厂,看到几乎可以用“精美”来形容的项目时,激动地对陪同考察的魏廉厅长说:“这是我们浙江建筑业的榜样!从今天起,我们浙江的建筑企业不用去外面学习了,一律到这里来观摩、学习。”
3
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,呈井喷似增长,一下子十几个工程同时开工,但许多项目不赢反亏。怎么办?我把这些象山的施工队伍整编成五个工程队。随着我“质量兴业”的品牌打响,业务来源基本不成问题了。我从1988年开始与下属工程队试行一种分块包干的内部承包模式,通过三年的实践,经济效益并不理想。
我发现造成项目管理者责任心缺失的根本症结,就在于现有管理模式“责权利”的不均衡。我选择了一个项目作为试点,从1989年尝试一竿子到底的“项目承包经营责任制”,“责权利”全部下放,效果出奇地好,不但经济效益马上扭亏为盈,而且工程质量也有很大的提高。我决定全面推行这种模式。几位管理骨干和工地主任一听表示反对,认为这样做“瓜分”了我们的胜利成果。我说,钞票要大家一起赚,这样大家的心才能真正地聚到一起。这一年是1991年1月。
到1995年,龙元的业务承接从实行“项目管理责任制”前的不足1亿元,一下子跃升到突破10亿元,连年夺得上海优质工程“白玉兰奖”,及进沪施工企业综合考评一二名,一时成为上海及浙江建筑同行仿效的对象,上门学习取经者络绎不绝。
1998年3月,我们的企业正式更名为“龙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”,后来还拿到了一个上市名额,但我如果内功没练好,没有按上市的标准把企业内部的管理抓上去,这是不负责的做法。我婉言谢绝了上市的名额,在集团内部展开了以上市为主要目标的企业管理整顿。
2004年,在进入上海建筑市场20周年之际,龙元“四喜临门”:
年初,中标当时世界第一高楼(492米)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地基工程。2月,施工总承包资质升为特级。4月,首发人民币普通股a股2800万股,并于5月24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,成功登陆资本市场。年底,龙元集团连续6年获得进沪施工企业综合实力考评第一名。
在发展中,我们也走过弯路。我们也曾经出了3000万投资过一个房地产项目,但由于种种原因,不得不叫停。我之所以亏本也要叫停房地产项目,要想到了企业的“核心竞争力”,必定来自于自己最擅长、最专业的行当。而稳健发展,就是要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抗风险能力。企业就像一个千钧重的铁球,你别看它现在很好、很平稳,那是因为我们“一业为主”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等,给它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平台,所以大家都能扶住它,也不用花很大的力气。如果这个平台因为我们的经营策略不当,或者我们的决策失误而发生倾斜时,你就是动用千军万马也无法阻止这个千钧铁球的下滑,我们就会前功尽弃。此后,我确定“一业为主,做强做大”的企业发展战略,“走小步,不停步”。
“质量兴业”让龙元在上海滩异军突起,“责任承包”让龙元的市场竞争力大增,“股票上市”、“进军ppp”又让龙元如虎添翼般地崛起,如何让龙元在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”,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呢?我想到了创建“龙元杯”,我要重新唤起全体龙元人的创业激情。像我们当初勇闯上海滩一样,再来一次“质量兴业”。有质量就会有市场,全国每年的建筑产值接近20万亿,而且每年都在增长而不是下降。我们龙元每年的施工产值才几百个亿,相当于全国产值的几千分之一,所以不是中国建筑市场的经济形势好不好的问题,而是我们有没有本事和能力去分得一块蛋糕的问题。
【手记】
走进龙元集团在上海的办公大楼,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闪光的奖牌和一组组璀璨的奖杯,它们默然无声,却响亮地宣告着龙元在建筑市场上走过的辉煌道路。见我们走进办公室,赖振元先生忙站起来和记者握手。他的精神很好,对记者的提问是有问必答,思路清晰。他也询问着宁波的一些情况,他的象山普通话里,有着一份对家乡的浓浓的眷恋和牵挂。赖振元用质量描绘了他精彩的建筑人生。他的办公室墙上,有“用心服务”几个字,是他亲笔撰写的。
改革开放释放了民间的活力、生产力、释放了人们的创造力。赖振元曾说:“企业家都是野生的”,“一分钟理论”“铁球理论”、“用心服务”等观点和过“项目承包制”“早餐会”等做法,都是他“野生”出来的。野生的有时生命力更强,也更有活力。今天回过头来看龙元的这段发展史,赖振元当初高瞻远瞩地把龙元带入上海市场,是决定龙元起点的一个里程碑似的举措,而创造性地首推“项目承包经营责任制”,更是决定龙元如何成长壮大的又一个里程碑似的创举。龙元之所以有今天的辉煌,离不开时代的赐予,也和企业家的开拓、创新精神分不开的。
(原文刊载于《东南商报》)